焦虑是人的本能,但能排解焦虑却是一种本领
焦虑障碍包括那些以过度的害怕和焦虑,以及相关行为紊乱为特征的精神障碍害怕是对当下真实的或者迫在心理医生眉睫的威胁的反应,焦虑是对未来威胁的预期
“焦虑”离焦虑症,到底有多远?
你郑州心理医生会经常感到焦虑吗?有没有曾因为这些事而感到焦虑?
下班了,可是手头的工作还没做完,急得饭吃不好,觉睡不着,焦虑;
与朋友或同事闹了矛盾,担心之后彼此间很难和谐相处,焦虑;
定了很多计划,但是完成的没几样,很怀疑自己,焦虑;
工资上涨的速度,赶不上消费的速度,入不敷出,焦虑......
这样看来,似乎焦虑成了我们生活常态流行病学数据显示,80%-90%的焦虑症患者发病年龄在35岁以前,高峰年龄在10-25岁[1],总的来说就是年轻人多焦虑
那么当代年轻人到底在焦虑什么?
“丧文化”“快乐肥宅”“自杀式单身”“空气式恋爱”“佛系社交”,这些大火的流行词汇都从某些方面折射出年轻人的焦虑根据社会调查[2],让年轻人焦虑的事情 Top 3 分别是:人生目标、物质金钱和事业翻译一下就是:没目标、穷、还做着不喜欢的工作(膝盖扎扎实实中了几箭)
图1:当代年轻人焦虑的原因[2]
所以说,焦虑是几乎每个人都有过的体验,但正常的焦虑是建立在现实情况之上的,且我们自己可以明确焦虑的来源
焦虑症患者的焦虑状态则不同,这种非正常的焦虑是没有充分的理由,且经常出现莫名其妙的持续性精神紧张,惊恐不安,或常伴有躯体不适[3]
图2:焦虑、焦虑状态、焦虑障碍的区别[3]
焦虑、抑郁是常见的精神问题国内一项多中心、大样本调查显示,结合医院就诊患者中焦虑障碍、抑郁障碍、焦虑和抑郁障碍共病的校正患病率分别为8.6%、12%、4.1%,能达到上述任一诊断的患病率为16.5%[4]
焦虑症可能会引起患者过度的沉思和强烈的忧虑,他们总是反复思忖自己犯下的错误,认为自己毫无价值、充满挫败感有时,恐慌、无助感会无缘无故地出现,并伴随心悸、头晕和胃痛等
“无法描述”,焦虑症有多可怕?
Katie Crawford,2016年毕业于美国路易斯安那州立大学美术研究所作为一个从小就遭受焦虑症折磨的患者,她说:“试图向一个正常人描述清楚精神疾病的症状,就好比向盲人描述颜色”她放弃用语言,拿起相机自拍下了这一系列令人震惊的照片,向人们描述自己的症状
那些不能用语言描述的绝望、窒息;那些在内心翻涌的苍白、无力在图片中女孩的束缚、孤独、挣扎表现得淋漓尽致
摄影:Katie Crawford
临床上,焦虑症可分为惊恐障碍、广泛性焦虑和社交焦虑/社交恐惧三种表现形式[1]——
表1:各种焦虑障碍的主要特征[1]
、焦虑患者往往“祸不单行”
研究发现,焦虑障碍的共病率很高,可以同时共病一种或一种以上的精神障碍,详见表2[1]
表2:焦虑障碍的共病率[1]
第二、焦虑症患者容易失去“自我”、“去社交化”
焦虑症容易导致职业、社会或人际交往功能的损害甚至丧失,影响日常生活,出现难以解释的躯体症状和(或)强迫思维、强迫行为[1]
表3:焦虑或抑郁中的常见症状[1]
想要“自救”,如何打败焦虑症?
如果存在焦虑情绪,在日常生活中要加强自我心理调节,通过合理饮食、睡眠充足、适当运动、学会倾诉、拓宽视野、丰富精神生活、保持乐观、记录生活中的快乐片断,症状严重当及时求医等多种方式预防抑郁
1)心理疏导
简单的心理沟通、疏导、交流,对于焦虑障碍的患者有一定效果不过,这只是其中的一个方面,不能单纯只依靠心理疏导就能解决掉焦虑症
2)药物治疗
目前临床上根据药物受体的不同分为抗焦虑药物和有抗焦虑作用的药物,而有抗焦虑作用的药物包括化学结构不同的抗抑郁药物等,不过需根据焦虑障碍亚型的临床特点个体化用药[1]
3)定期复查
为了预防焦虑症反复发作,一定要在医师的监督下服药,定期复查在坚持治疗后,逐渐减少药物用量或者停用不要在治疗前期发现病情好转后,就自作主张半途而废不继续治疗或者间断治疗[1]
焦虑是人的本能,但能排解焦虑却是一种本领;如果久久无法排解,请及时就医,规范诊治后,希望大家都能打败“焦虑症”,拥抱健康生活!
我院在我省开设有网络免费咨询绿色通道以及24小时咨询预约热线:0371-60999339(点击可直接拨打),双重就诊服务让患者就医看病更加方便,欢迎广大患者前来咨询。